2013年放射性核束物理理论研究总结

放射性核束物理是当前核物理研究前沿,研究对象是数千个不稳定原子核。由于弱束缚特性,理论计算应该考虑连续谱影响。但是通常的平均场计算往往选择谐振子基矢进行数值计算。由于谐振子势是无限深的,原则上不能描述弱束缚特性。基于这个研究现状,他们发展了三维坐标空间能量密度泛函理论,在坐标空间“严格”求解SHFB 方程,这种计算能自洽考虑弱束缚核的连续谱和共振态影响,能更好描述滴线核区的弱束缚特性,解释晕形成物理机制。他们首次理论预言了“egg-like”晕结构(球形核芯+形变晕),该结果以快讯形式发表在PRC 87,051302(2013)上,并取得了其它重要成果,发表在PRC 上。

 

平均场计算的自洽性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,比如:形状自洽性是模型预言能力的关键因素。为了得到与实验较一致的结果,你可以通过“人为方式”调整形变值,但这样的计算无法做预言性工作,再说核形变往往随组态而改变。如何自洽描述原子核边带(激发组态转动带)一直是核结构研究的难点,边带蕴含着更丰富的结构信息。为此,他们发展了“组态限制”推展壳模型,其中的对关联用粒子数守恒方法处理。他们发展的模型可以计算任何激发的边带,计算具有极高的预言能力,可以自洽预言边带的转动行为、回弯现象、形状变化、对关联演化等。这方面有大量的实验观测,“组态限制”推展壳模型计算解决了这一长期的难题,系列成果发表在PRC 等刊物上。

 

该课题组2013年以重点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,发表SCI文章10篇,其中6篇PRC文章。